欢迎访问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http://whhcqfy.sdcourt.gov.cn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最美政法干警】于琳——审执精通的“多面手”法官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02月05日

  自参加法院工作后,主要从事民事审判和执行实施工作,工作11年来她共办结各类案件2800余件,撰写的论文曾在全省学术理论讨论会上获优秀奖,在全市优秀论文评选比赛中获二等奖,曾在《山东审判》、《威海法学》上刊登。多次被环翠区法院评为办案能手称号,2016年获得区委、区政府嘉奖,2017年被市委政法委授予“年度政法人物”荣誉称号。

  坚守司法为民第一线

  参与工作第一天,于琳即被分配到法庭工作,从书记员做起,到法官助理,再到一级法官、副庭长,一直扎根于基层法庭。从张村法庭到羊亭法庭到临港法庭再到张村法庭,工作地点的转换被她笑称:“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作为一名人民的法官,只要被群众需要,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基层法庭是法院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没有多少“高大上”的案件,大多是些“小细微”,而这些“小细微”的案件却都存在着激烈的对抗。有的是切身利益的争夺,有的是是非对错的论断,一个案件本身除了法律定性问题外,还关乎着当事人的“面子”问题。于琳为了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坚持对每个案件都寻根究源,从法理和情理等多方面寻找突破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曾经,于琳受理了一起案子,原告的砖厂与被告的鱼塘相邻,原告称被告鱼塘中挖出的淤泥堆积在自己砖厂房屋周围,不但影响了出行,还压住了宅基地地基,并且导致下雨时排水不畅,积水严重,要求被告立即排除妨害,恢复原状。庭审中被告对抗情绪明显,对原告所诉事项一概否定。为了解现场真实情况,于琳冒着高温天气亲自到现场进行了勘察,发现原告所述属实后她没有据此一判了之。想起庭审中被告的表现,她猜测双方应该还有些积怨。于是,利用下班时间于琳走访了村干部和村民,得知被告因为原告抢了他看好的地方建了砖厂一直心存不忿,所以为出一口气就在靠近砖厂的附近租地挖鱼塘。为一次性解开双方的心结,于琳联合村主任对被告做工作,从法理和情理等多方面为其分析对错,最终,被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将淤泥进行了清理,案件得以解决。

  “以判促和”定分止争

  在承办好案件的基础上,法官还需要为维护辖区的和谐稳定出力献策。在基层镇政府挂职锻炼半年多,使她深深体会到:司法为民不是口号,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必须要对群众有感情,必须学会换位思考,案件更不是一判了事,而是要真正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多年前,她受理了一批工人索要劳务费的案件,被告是一家家具厂,因为厂方经济状况很差,即将破产,工人们眼看拿不到劳务费,情绪都很激动,一起到镇政府“讨说法”,经过沟通之后,工人们通过法律途径起诉。接案后,于琳马上与镇政府分管领导进行沟通,和他一起找到厂方负责人协商解决方案,定下方案后,先与工人代表们进行多次沟通,基

  本敲定方案后,再与镇政府联系,由镇政府包车,将工人们带到法庭,有秩序的签订了调解协议,工人顺利的拿到了工资,工厂通过重整后也活了起来,没有对乡镇的经济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审执精通”的办案能手

  执行工作,关乎当事人胜诉权益的最终实现,是维护司法为民、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于琳的工作重心转向执行岗位。审判和执行,向来是法院的两大业务,而从审判转为执行,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她迅速调整好状态,在经办的一起起案件中,不断积累办案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执行业务水平。

  她有“刚”的一面。执行工作的性质经常就是与时间赛跑,曾经有多起案件,她和同事往返奔赴上百公里,在最快时间内将企业负责人拘传到案,顺利将工资款执行到位,该负责人还写下悔过书,表示会将拖欠其他工人的工资也全部给付到位。

  她有“柔”的一面。在执行工作中,于琳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强制执行和说服教育并重,在能联系到被执行人的情况下,常常对被执行人释法说理,讲明利害关系,尽量减少双方矛盾,在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降低对被执行人的不利影响,让当事人感受到更多的司法温度。

  在基层法庭工作多年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是夜以继日的付出,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坚守,如今于琳仍然奔跑在执行战线上,以扎实的工作、勤勉的作风、朴实的情怀,牢牢守住维护司法为民、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关闭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194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