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http://whhcqfy.sdcourt.gov.cn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信息简报

环翠区人民法院张村人民法庭以高质量司法供给服务“钓具之都”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24日

  张村镇位于素有“中国钓具之都”称号的威海市西部区域,是威海市环翠区钓具产业的“主战场”,鱼竿年产量达2000余万支。张村人民法庭立足独特资源优势,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护航钓具产业发展全过程,聚焦司法效能、纠纷化解、持续发展三大场景强化司法供给,有力“钓”动辖区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护钓”司法模式,守护“钓具之都”发展底气

  聚焦钓具产业多发纠纷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创建更适配区域发展的审执模式。一是强化知产审判保护钓具品牌发展。针对辖区钓具品牌聚集特点,设立全市唯一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审判庭,挂牌成立青岛知识产权威海巡回审判庭、威海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紧密结合区域审判资源与行业调解力量,妥善调处涉光威集团等知名品牌钓具纠纷,在全省率先试行知产民事案件“先行判决”,被评为“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表现突出集体”。二是完善专审机制守护钓具交易安全。针对钓具市场活跃、跨地区交易多等特点,组建买卖合同专门审判团队,对钓具买卖纠纷进行集中办理,有效统一裁判尺度;优化线上审判流程,创新“异步审理”“无书记员庭审”等机制,进一步方便异地、异国企业参加诉讼,提高庭审效率,2023年以来共化解涉钓具纠纷300余件。三是加强审执衔接推动权益一体保障。建立“立审执会诊”机制,由案熟、人熟、地熟的法庭法官与执行团队对接,在调解、审判流程及时沟通,为当事人研究提供可行性高、成本低的履行方案,促进各方达成和解;在执行流程强化执行送达、财产查控及处置等环节信息互通,提高查人找物效率,保障企业胜诉权益及时兑现。

  二、构建“适钓”解纷模式,提升“钓具之都”发展助力

  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积极构建多部门协同、多途径调处的钓具纠纷化解模式。一是打造综合解纷阵地。增建张村法庭诉讼服务站,设立“和商室”“明理室”等调解工作室,由业务骨干、优秀调解员组建调解团队入驻,建成集法律咨询、调解会商、司法指导、诉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打造区域共享的调解服务阵地。二是加强类案解纷联动。创建“类案联治”机制,知识产权、买卖合同专业审判团队分别与基层调解组织对接,将基层调解员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进不同类型钓具纠纷线上联调,并通过联治工作群、“一案一群聊”等方式,畅通线上解纷指导,实现企业与调解员、法官“沟通零距离”,提高纠纷联合化解实效。三是创新嵌入解纷机制。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司法协同保护方案,对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查处的涉及民事赔偿的钓具案件,在行政处理阶段即引导双方就民事部分达成一致,并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实现行政与司法“嵌入式”联合保护,有效防止纠纷移交和矛盾激化,减轻企业诉累。

  三、完善“兴钓”治理模式,激活“钓具之都”发展动能

  精准分析钓具研制、产销各环节法律风险及企业法治需求,将司法服务融入行业治理,推动产业良性发展。一是坚持以案普法。选取钓具产业较为关注的电商物流、买卖交易等典型案例开展巡回审判,邀请小微企业代表参加类案集中办理、典型案例庭审观摩,推进群体性纠纷示范性庭审和调解,实现“一案结、多案解”的良好效果。二是做优走访问需。依托“千人助万企”等活动,聚焦钓鱼竿、鱼线轮、钓鱼浮标等钓鱼工具及模具、原材料等上游产业的法律风险与常见问题进行“把脉问诊”,联合检察院、司法局、钓具行业协会等深入企业普法、答疑8场次,不断提高钓具经营者、服务者“见法率”,从源头减少涉诉风险。三是协助前端防范。主动顺应钓具产业科技创新大趋势,针对性强化钓具外观工艺、技术创新等产权保护,配合推动建立全区知识产权人才专家库,组织法律从业者、调解员等进行线上培训、经验分享近100人次,引导企业规范创新的同时,为钓具产业知产纠纷源头联合防治、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级提供智力支持。

关闭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194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