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调研成果

因爱之名,以法为剑,保护少年的你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9月28日

  “现场的同学们正在寻找藏品,接下来我们与今天‘双师课堂’的同学们互动一下。”9月26日下午,北京府学胡同小学、北京实验学校和云端“双师课堂”的同学们通过参与最高人民法院“保护少年的你”主题公众开放日活动,共同开启法治历史探秘之旅、法治知识学习之旅。

    法治历史探秘之旅,在中国法院博物馆开启。这里不仅涵盖了人民法院发展历程的历史资料,还展出了很多古今中外法治发展历史上的珍贵文物和资料。

    从“法祖”皋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竹简上记录的二年律令和奏谳书,到唐律疏议、明会典,从“江南第一衙”浮梁县衙,到中国革命第一法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最高法庭,再到新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展览内容历史脉络清晰,涵盖了中国古代司法文明,梳理了审判机构的历史沿革,介绍了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迅猛发展,同学们边看展览边听讲解,品味既厚重又生动有趣的法治大餐。

    “我们今天的第一个任务来了:假如你是神探狄仁杰,正在审理一起刑事案件,你会根据哪部法律典籍进行审判?”中国法院博物馆讲解员倪娜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听完问题,现场的同学们以4人为一组开始寻找,他们在8分钟的规定时间内,认真查看每一件藏品旁边的标注,彼此商量哪个才是正确答案。

    “你理解中的大理寺是指什么?”在同一时间段,校园演播室嘉宾、中国法院博物馆馆长王海波向北京实验学校的同学们讲解大理寺的历史知识。

    “北京实验学校的同学答对了!”王海波告诉大家,大理寺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官署,是专门负责刑狱案件审理的最高层级的司法机构,在职能上与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的部分职能相似。

    此时,在法院博物馆现场寻宝的府学胡同小学一组同学找到了正确答案——《唐律疏议》。小组成员、一位女同学落落大方地解释道:因为狄仁杰是唐朝人,而这本书上面有个“唐”字,而且有个律师的“律”字。这一小组成功获得了一张獬豸卡。倪娜告诉大家,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精彩纷呈的讲解,近在眼前的文物,时不时抛出的有趣提问,把学生们带入到了每一段历史时期,了解中国法治进程,感受法治建设成就。

    随后,法治知识的学习之旅,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启。

    东城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罗兰讲述的真实案例,让同学们深度了解与未成年人关系最密切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主要内容。

    “未成年人小美听说小丽不够‘尊敬’她,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她要教训教训小丽。小美等人对小丽及同来的小丽朋友灌酒、扇耳光、让对方下跪道歉,并录像发朋友圈等。案件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美曾遭受网络暴力并一度抑郁过,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反而以暴制暴。最终小美等主要动手打人的几个未成年人被判处了有期徒刑八个月到一年不等的刑期。”罗兰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当你遇到校园欺凌时应该怎么做?”

    “我们不该旁观,要帮助受到欺凌的同学,要告诉老师和家长。”“如果小美邀请我去KTV,我就不会去,我会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同学们各抒己见。

    “双师课堂”的同学们也通过网络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少年审判指导工作处副处长江媞在校园演播室为同学们普及了遇到校园欺凌时的正确做法:“当同学们遭受校园暴力时候,一定要及时向家长或者老师反映情况,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

    罗兰告诉同学们,有位顺义高中生是这样思考的:当旁观者不再旁观,在发现霸凌行为及时上前制止,就能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美好的校园不再被欺凌的阴霾笼罩。

    “我刚才说的‘六大保护’,同学们都记得有哪些保护吗?”“万一同学们受到侵害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如何有效保护自己呢?”面对法官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现场和“双师课堂”的同学们各抒己见,分享着自己的法律知识,也展示着各自的学习成果。

    活动最后,主办方向现场同学赠送了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策划,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配套辅导用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案例手册》,希望这些发生在学校及生活中的身边故事和案例,让同学们更系统地学习“两法”相关内容,成为知法守法的小公民,用法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来源:人民法院报

关闭

版权所有:潍坊市潍城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福寿西街2799号 电话:0536-8185092 邮编:2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