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唐县人民法院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高唐县人民法院 http://lcgtfy.sdcourt.gov.cn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娘的味道:烙饼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30日

  如今,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我却依然记得娘烙饼的味道,恐怕是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和遗失了。母子情深,其实有时真的体现在一个吃上,每次回老家吃饭时,娘总是问我吃好了没有,总是让我再吃点。

  烙饼

  美食,最能唤醒人们的味蕾,也总能让人回忆过往的味道,尤其是家的味道。这种味道,始终埋藏在每个人的心底,终身不会遗失和忘却。

  在我的心底,一直珍藏着儿时娘烙饼的味道。小时候,家里总是人来人往,这归结于父亲的社会交集和圈子。每逢有到家里做客的人,娘总是拿出她的看家本领烙饼。娘知道,来家做客的人总会点她做的烙饼,这已成了惯例。那时,家境并不算好,大山里可以用来种麦子地很少。在生产队讨生活,一年下来分不到多少麦子。因此,吃白面要算计着吃,否则撑不到来年新麦子下来,放白面的瓮就早见了底。此时,常常会遇到拿着面瓢子四处借面的人。娘是个会打理家和过日子的人,粗粮细做,变着花样让一家人吃的可口,吃白面的时机也把握的好。打记事起,没见过娘借过别人家的白面。

  烙饼,是一个技术活。和面醒面,擀饼摊烙,火力掌握,每一个环节都要拿捏的好,才能饹出好吃的烙饼。在家里,我是老幺,娘对我呵护有加,自然没少吃了娘烙的饼。一见家里烙饼,我便围着厦子底下的大锅台来回磨蹭转悠,只想早点吃到香脆的烙饼,娘明白我的心思。不仅是吃烙饼,久而久之,在娘的细心指教下,我还成娘的好帮手。娘掌管烙饼,我负责烧火,掌握的准确无误,火不大不小,不急不快,刚刚好。娘常常夸我,火烧好。

  老家的烙饼,是加猪板油烙的。先是将和好的面擀一个不薄不厚的大饼,在上面抹铺猪油,然后再卷起来揉搓,做成大小合适的面剂子。此时,就可以擀饼了,擀好的饼一张张平放在盖帘上,然后就可以上锅烙饼了。先是用小铁铲子,在锅底放些猪油,然后就是沿着锅转了圈的放好烙饼。这时,揣摩着时间长短,凭着经验,翻转烙饼,并时不时在翻过来的一面,用小铲子弄了猪油涂抹。这样,一张张有条不紊的逐个涂抹,直到饼的两面成了金黄色,焦而不糊,此时便是烙饼的最好成色。家里来了客人,一般是要喝些酒水的,一顿饭的时间有长有短。如果,烙好了饼,客人还在推杯换盏,不能马上上桌,便在锅底放了铲子,将饼一张张摞起来,这样有大铁锅和灶堂里热灰的余温,再过几十分钟,饼的口感也不会差。

  娘烙的饼,不大不小,一般人吃两张或两张半就能吃的美美饱饱的了。看着客人们吃的差不多了,此时才可以轮到孩子们吃。是家教和家风的原因吧,有什么好吃的和零食,从来不争不抢。客人们吃不完饭,我和两个姐姐从来不会吃。娘烙的饼好吃,姐弟三个人都知道,但再好吃也得忍的住。时间长了,便成了习惯,成了家教,左领右舍的人常夸:这三个孩子真懂事。

  吃娘烙的饼最多的时侯,是在单干联产承包土地以后。人勤地不懒,娘不但是个理家的好手,也是个侍弄庄稼的好把式,那时每年都能打好多麦子,吃白面烙饼再也不长愁了。用俺娘的话说:“什么也太海了,不用像过去那样,什么也得拿捏着。”粮食太海了,日子好过了,而我却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实现“脱农”吃上公家饭的想法,在上完高中的课程后便参军入伍了。自此,能吃到娘做的烙饼的机会,便越来越少。

  离开家后,吃不上娘烙的饼,便一直将这种味道珍藏在心底。有时,实在想吃了,便揣摩着娘的做法,自己烙些,但几经尝试终也找不到娘烙饼的口感和味道。是啊,没有了大锅台和用来烧火的毛柴,怎么能做出那想象和珍藏的味道。前些年,每次回家,娘哪怕是再累,总是一赶着给我做烙饼吃。

  如今,娘已是七十四岁的老人了,还一直张罗着要给我烙饼吃,尤其是春节回家,总要给烙油脂饼。其实,按照习俗老家农历“二月二”才吃油脂饼呢。娘说:“轻易不回来,在家呆不了多长时间就又要走,多做些你待见吃的,不管‘二月二’不‘二月二’兰。”娘老了,手脚远不如以前利索,我便以不想吃推辞说:“现在什么都能吃到,麻烦的不行。”其实说这些话是违心的,远离家门到哪里去找这种味道。这些年,娘总说:“看你吃什么也香,可不像小时候那样细食了。”在我心里想呀,只要回家见了娘吃什么也香,娘吃什么我就吃什么。这种感受,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娘老去的身影,一天天在加深。

  时光呀,走的那样快。转眼,已别离故乡28年了,在生我养我的故乡呆的时间,还远不如在安身立命的地方时间长。一切呀,也随着岁月的流失渐渐淡忘了。但如今,但凡静下来,便会不知不觉的想起和回忆起过去的日子。尤其,尤其是娘烙的白面饼,想起时总会忍不住有起身立刻回家的冲动。这种冲动随着日子的逝去,越来越频繁,是挂念和想娘了吧!(万旭平


关闭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